
毒丸计划(英语:Shareholder Rights Plan,直译:股东权益计划),又称“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”或“股东权益计划”,是目标公司抵御恶意收购的一种防御措施。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些吓人,但在商业世界中,它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策略。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概念。
毒丸计划的起源
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·利普顿(Martin Lipton)在1982年发明的。这个计划在美国是经过1985年特拉华州衡平法院(英语:Delaware Chancery Court)的判决才被合法化的¹。由于它不需要股东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实施,故在八十年代后期被广泛采用。
毒丸计划的运作方式
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,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%到20%的时候,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,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。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,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,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。
毒丸计划的典型案例
毒丸计划是一种反收购策略,目的是让收购方付出更高的代价或放弃收购。近年来,有一些关于毒丸计划的典型案例,例如:
- 2020年,美国芯片制造商赛灵思为了抵御美光科技的收购,启动了一项毒丸计划,规定如果任何股东持有超过7.5%的股份,就可以以低价购买更多的股份,从而稀释收购方的股权。
- 2021年,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为了防止软银集团的敌意收购,实施了一项毒丸计划,规定如果任何股东持有超过20%的股份,就可以以低价购买更多的股份,从而增加收购方的成本。
- 2022年,英国航空公司维珍航空为了应对美国联合航空的收购意图,采取了一项毒丸计划,规定如果任何股东持有超过30%的股份,就必须向其他股东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,从而降低收购方的收益。
这些案例都说明了毒丸计划的作用和影响,也反映了不同行业和国家的收购环境和法律规制。
毒丸计划的影响
毒丸计划一经采用,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:其一,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;其二,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。实践表明,毒丸术对目标公司股价和股票收益的影响甚微。
毒丸计划的评价
有许多研究认为,毒丸计划这一反收购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动收购方的价码,而非真正阻碍交易的达成。但在公司治理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,毒丸计划的采用率已大幅度下降。公司董事会不愿给外界造成层层防护的印象。公司治理评估机构也往往给那些有毒丸计划的公司较低的评级。一般情况下,投资者也不愿意看到董事会人为设立一道阻碍资本自由流通的障碍。
结论
毒丸计划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策略,它在保护公司免受恶意收购的同时,也引发了关于公司治理和股东权益的重要讨论。尽管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阻碍公司的发展,但在其他情况下,它可能是公司生存和成功的关键。因此,理解毒丸计划的运作方式和影响,对于任何与国际商业打交道的人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想了解更详尽的公司信息,或者查询全球各国公司的信用资质文件,可以与我们联系。